明尼蘇達大學的Valeria Lugo、Cesar Corzo和Sagar Goyal在本周的《科學》界面上比較了PRRSV在水中的存活率。
根據莫里森豬健康監(jiān)測項目(MSHMP)的數(shù)據顯示,美國養(yǎng)豬業(yè)每年都會面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的流行,大多數(shù)暴發(fā)在秋冬季節(jié)。據報道,大約40%有關MSHMP的種豬群報告都在糞肥抽送后15至30天內出現(xiàn)PRRS暴發(fā)(Vilalta 等,2021)。此外,還有結果表明,約10%的糞坑可能含有PRRSV的遺傳物質(Montoya等,2020),并且病毒本身具有滲透能力(Alvarez-Norambuena等,2022)。因此,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重要來源。此前很少有研究評估病毒在水和豬糞中的離體存活情況,主要是針對單一毒株和較低溫度的存活情況(Pirtle和 Beran,1996;Ajariyakhajorn 等,1997;Dee等,2005)。
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不同PRRSV毒株在不同溫度下自來水中的存活率。
材料與方法
將玻璃瓶中裝滿自來水,然后對其進行氯化和滅菌處理。使用30mg/L硫代硫酸鈉進行脫氯,然后通過高壓進行滅菌。四種PRRSV-2毒株(174 L1A、144 L1C、MN30100、VR2332)和一種PRRSV-1(Lelystad)在 Marc-145細胞中進行培養(yǎng),滴度為104.5至 105.5 TCID50/0.1mL。為了制備樣品,將0.75mL的每種病毒混懸液添加到四種不同處理方式的3.75mL自來水中。
通過TCID50微量滴定測定對等量樣品中的初始病毒滴度進行定量。然后將等量樣品置于不同的溫度下,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取樣。在每個時間點,混勻并抽取0.5mL樣品,并立即滴定。對于毒株、溫度和水處理的每種組合進行三次重復。對數(shù)減少量通過公式log10 Ct/C0計算,其中Ct是指定采樣時間的病毒滴度,C0是初始的病毒滴度。使用線性回歸模型計算T99(病毒濃度減少99%的時間)。對病毒濃度降低率進行方差分析,并使用Tukey HSD檢驗進行成對比較。
結果
不同菌株和水處理條件下,通過 TCID50 微量滴定法(101.254TCID50/0.1mL)檢測出最低可檢測滴度的時間為6-24小時(37°C);室溫(21-23°C)下3-5天;且在4°C下保存超過35天。毒株VR2332的 T99 時間最長如下表。隨著時間的推移,溫度對病毒滴度降低率有顯著影響(p<0.001)。然而,毒株和水處理并未發(fā)現(xiàn)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成對比較表明37°C與室溫(21-23°C)和4°C顯著不同。

結論
溫度對病毒的存活有顯著影響,PRRSV在4°C的自來水中可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盡管未發(fā)現(xiàn)毒株和水處理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但一些重要的條件包括不同毒株的不同起始滴度以及水處理的未測量的氯水平。此外,自來水可能無法代表現(xiàn)場條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種環(huán)境在PRRSV傳播中可能發(fā)揮的作用。
參考鏈接:https://umnswinenews.com/2024/03/15/comparative-survival-of-5-strains-of-prrsv-in-tap-water-at-3-different-temperatures/